2015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二)

作者: 时间:2015-10-09

  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一、关注地缘政治演变动向,把握国际体系变革大势
  一系列重大国际事件相继爆发,欧洲、中东、亚太三大地缘政治板块呈现相互影响、加速演变的态势,使得地缘政治博弈更加复杂,其走向取决于大国之间的较量。一是在欧洲,美欧与俄围绕乌克兰问题发生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激烈的地缘政治碰撞,出现激烈的制裁与反制裁斗争。乌克兰局势将继续对欧洲安全格局、大国关系走向、世界经济形势和全球能源市场产生复杂影响。二是在中东,极端恐怖势力迅猛发展,激化了地区教派、民族和地缘矛盾,进一步冲击中东地区格局。三是在亚太,美国继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升级盟友体系,拉拢新兴伙伴,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日本政治右倾化加剧。
  此外,一些重大国际议题将显著升温,各国着眼于未来发展优势的制度与规则之争更加激烈。各国将共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国际体系变革的呼声增大。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加紧打造新的经贸投资规则,金砖国家筹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推动国际经济金融治理体系变革。尽管大国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但各方斗而不破、适度妥协,大国关系仍将维持既借重合作又牵制斗争的基本框架。
  二、关注亚太互利合作进展,正确看待我国周边形势
  当前,亚太地区继续保持和平稳定的良好态势,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区域合作十分活跃,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持续上升。中国从政治安全与经济发展“两个轮子一起转”的大方向出发,为地区和平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进一步改善了我国周边环境。一是在政治安全领域,我国在上海主办了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习近平主席系统阐述“共同、合作、综合、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二是在经济发展领域,我国在北京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习近平主席阐述了中国梦与亚太梦、世界梦的相融相通,与有关各方一道明确了建设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的前进方向,启动了亚太自贸区进程,批准了APEC互联互通蓝图,并通过了反腐败宣言。三是我国积极推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使地区国家和人民不断从中受益。虽然我国周边环境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但通过积极引导和塑造,我国周边环境总的形势是好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仍将是亚太和周边国家对华关系的主流。
  三、关注世界经济低速回暖,把握增长格局分化态势
  世界经济弱复苏势头仍在延续,各主要经济体增长态势和政策取向明显分化。帮助大学生认清世界经济总体形势的同时,要让他们看到其中的新动向。一是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经济基本面表现相对较好,已宣布退出持续6年之久的量化宽松。欧洲、日本则徘徊在衰退边缘,面对下行压力加大了量化宽松力度。新兴经济体增速不同程度放缓,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巴西、俄罗斯经济大幅减速,但总体看新兴经济体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二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建立防御全球金融风险的合作机制不断深化,但同时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仍处于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发展水平之中。三是世界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非常突出。国际政治安全形势并不平静、埃博拉疫情扩散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多发、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背道而驰可能导致国际资本大规模异动、国际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等,这一系列风险挑战都将对世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四、关注中国外交布局,深入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主动谋划,努力进取,全面推进和完善外交布局。一是在周边,提出亲诚惠容外交理念,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在非洲,提出真实亲诚四字方针,明确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二是在欧洲,将中欧关系提升为互利共赢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三是在拉美,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创建中国――拉共体论坛;四是在中东,不断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构建中阿合作新格局;五是在大洋洲和南太,同澳大利亚、新西兰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太平洋建交岛国建立了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至此,我国已实现了外交布局的全覆盖,初步构建起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
  中国外交工作将切实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大力争取世界对中国梦的理解支持;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同各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坚持贯彻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办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履行外交为民使命,大力打造海外民生工程。

版权所有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 2015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